4006-032-132
生活中,有些女性会出现下腹部疼痛或后背部疼痛,但往往却不知是什么原因引起,殊不知,这种症状可能是慢性盆腔痛在作怪。据《女性慢性盆腔痛怎么办?(一)》显示,女性慢性盆腔痛好发于育龄期,发病率可以达到 15%~25%,其中多数伴有器质性病变,同时伴有功能障碍和精神症状。慢性盆腔疼痛通常是由各种功能性和(或)器质性原因引起的以骨盆及其周围组织疼痛为主要症状,时间超过6个月的一组疾病或综合征。
那么引起慢性盆腔痛的病因有哪些呢?
一、慢性盆腔的病因
1、子宫脱垂
子宫脱垂与支持子宫的各韧带松弛及骨盆底托力减弱有关,分娩损伤是主要原因,宫颈、宫颈主韧带、子宫骶韧带和盆底肌肉的损伤,若分娩后支持组织未能恢复正常,就容易发生子宫脱垂,此外,腹压增加和衰老也会造成子宫脱垂,引起慢性盆腔痛。
2、妇科盆腔炎性疾病
妇科盆腔炎性疾病是非妊娠女性常见的感染性疾病,多由逆行感染引起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,可能与炎症引起子宫、输卵管以及卵巢走向异常相关。炎症反应会刺激盆腔充血,引起慢性盆腔痛,急性炎症消退后仍然出现疼痛,与病变组织的神经纤维致敏相关。
3、子宫内膜异位症
子宫内膜原本是子宫腔的组织,会在激素影响下产生周期性变化,当它剥脱出血时,就形成了月经。而子宫内膜异位症,就是内膜组织出现在了子宫腔以外的身体部位,可使病变部位发生反复出血,张力增高,或形成纤维结缔组织增生,盆腔粘连而使盆腔器官受机械性牵拉而产生疼痛。大多数女性痛经的罪魁祸首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,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痛经可呈继发性发作并伴有进行性加重,一般会在月经来潮前一至两天内开始疼痛,经期第一天最为剧烈,随着月经的消失逐渐减轻。
相关调查数据显示,约有 70%-80%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伴有痛经症状,疼痛部位以下腹部、腰骶部以及盆腔部位为主,偶尔可发生在肛门、背部、 大腿或是会阴部,呈放射状疼痛。
4、盆腔瘀血综合征
盆腔局部血管因素
盆腔静脉比动脉多,静脉壁薄且缺乏弹性,易发生迂曲扩张,淤血,凡能引起盆腔静脉压力升高的情况都能导致盆腔静脉淤血,如长时间站立位或坐位,子宫后位或习惯仰卧位睡眠,性交频繁,便秘等。
循环因素
近心端静脉压力升高或回流不畅可导致盆腔静脉迂曲扩张,先天性血管畸形,门脉高压,盆腔或肠道肿物压迫等都可造成盆腔静脉压力升高。
内分泌因素
卵巢内分泌功能紊乱与盆腔瘀血综合征有密切关联。
5、盆腔脏器术后
有盆腔手术史的女性腹腔内粘连率可达50%以上,开腹手术粘连发生率明显高于腹腔镜手术,手术引起覆膜纤维化,与周围器官形成粘连带,牵拉器官,张力变大或组织缺血,刺激脏器或腹膜发生疼痛。
二、慢性盆腔痛如何治疗?
通过局部电刺激加速盆底肌肉收缩,从而促进血液循环,减轻盆腔瘀血,促进盆腔炎症反应的减轻,同时激活脑内源性吗啡多肽能神经元,抑制前列腺素分泌减轻疼痛,电流可经过盆腔组织,减轻盆腔疼痛症状。
2、盆底生物反馈训练
采用电子生物反馈治疗,通过阴道或直肠内,将盆底肌肉活动信息转化为听觉和视觉信号反馈,指导患者进行自主盆底肌肉训练,促进形成条件反射,进而增强盆底肌肉训练效果。
3、激素类药物
研究显示,激素治疗慢性盆腔痛,可有效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盆腔瘀血综合征相关疼痛,包括孕激素、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。
4、镇痛药物
包括外周止痛药和中枢性镇痛药,例如阿司匹林、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对乙酰氨基酚,但要注意防止医源性成瘾。
5、心理治疗
采用心理治疗来消除患者的疑虑。例如催眠疗法等可放松患者身心。对怀疑有较严重的心理疾病的患者,建议接受心理医师的咨询,并按照严格的心理治疗模式进行治疗。
2023-05-11
2023-03-08
2023-02-23
2023-01-15
2022-07-20
2022-03-31
2022-03-23
2022-03-21
2022-03-14
2022-03-02